(本报记者 吕瑾 张嘉菁)日前,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学子在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获得佳绩,其中1人获特等奖,8人获一等奖;学院“五虎队”在“三井化学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开师范院校学生获奖先河)。在就业难的今天,化学化工学院2009、2010连续两年保持100%就业率,名列全校第一。这一切骄人的成绩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都得益于“理工教融合”的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理工教融合”,即在继承理科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工科,同时融合教育学,实现理工教的有效结合和协调发展。这个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该模式的发展和院长尹笃林教授领衔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始,尹笃林就发现和国内名校与国外学生相比,旧有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明显不强,科研成果也很难转化为生产力,这不仅无法达到人才市场的需要,更不符合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因而,从1999年第一届教代会提出“理、工、教、管”模式到今天,经过10年的实践和完善,终于成为国家级化学化工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教育改革的范例。尹笃林院长还深入浅出地总结了实验区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技术才能,以适应教育工作;二是发掘学生的创新性,以适应科研开发工作。”理、工、教全面发展并不是要全面平庸,而是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突出个性,学会在陌生环境中依然拥有“超强战斗力”,成为“会学、会想、会做、会写、会讲”的人才,这些人在10年、20年后恰恰也将成长为化学教育的带头人,成为化学化工领域的杰出人才。
“理工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在尹笃林院长的带领下,学院进行了大手笔的调整和改革。首先,扩大专业范围,打造理、工、教融合的一流教学团队。在理科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五个专业。为了加强新增专业的学科竞争力,从国内外邀请知名专家来院访问和教授课程。其次,创新课程体系,涉及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学院规定,不论是哪个专业,基础课程一二年级全部打通,三四年级专业课程可互通,并且每个专业都可以选修教育学,开设心理学课程的计划已经在酝酿中。同时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案,以一种非常“另类”的中期水平考试方法,即在进入第二学年后,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和指导老师,到开放实验室和科研室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写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或小论文,以此作为中期水平考试成绩的评判依据。全院师生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做创新实践,上下一心,力争进步。尹笃林笑着说:“2007年只是在化学专业试点,结果效果非常好,工科专业的学生非常‘嫉妒’,因此第二年就全部开展起来。”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成就感,并能够知优势、补不足,真正做到学有所获。除此之外,尹笃林还着重介绍了“双语教学”课程。“为了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10年来我们一直在双语教学上探索”。现在全院40%的教师拥有留学经历,从2004年开始,有5%的毕业生论文用双语完成,今年又聘2名英藉博士授课。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工作后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科研机构的赞扬,尹笃林自豪地提到,不久前还接到大连物化所一位院士的电话,说湖南师大化工学院的学生“能力强,素质也很全面”。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之一的刘贤响老师,选择回到化学化工学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实践这一模式,让更多的同学受益于此。“因为我是本科生里第一个获得专利授权的人,所以我也想在这方面培养更多的开拓者。我会让同学们在实验课中组成不同的创新小组,启发他们从生活、身边的小例子出发,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想法,并在实际的动手操作当中更透彻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让他们觉得原来发明专利也可以这么有味,逐渐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社会培养出了竞争性强的人才,还极大的促进了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积极就业。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化学化工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率先在工作中实施“一把手”工程,时刻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全院教职工也积极行动,利用各种途径为同学们寻找就业机会。“毕业将近时,院里每个老师指导5到6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当然,对于他们的就业结果院里并不做硬性的规定,但基于我们教师对于学生的责任感,我们还是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记得有一次,我这里有几名同学的工作还没有眉目,我便开始联系以前的同学,得知几位朋友联手开了湘雅制药工厂,就把几名同学的简历寄了过去,最后那几名同学都成功通过面试,顺利就业。”化学化工学院的“妈妈老师”马铭教授说道。
尹笃林曾这样感叹道:“做学问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但更重要的是对于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良心感,要对民众负责。”正是本着这诚挚而朴素的愿望,尹笃林带领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学团队正在改革的道路上身体力行,强创新之根、立教育之本!